到中正紀念堂走走真的還挺不錯的
台北 真的到處都是人
能去的地方也就那幾個
可以說 在台北 永遠不會孤單
也可說 時時刻刻它都在提醒你的孤單
btw 今天目的是要看Andy Warhol的藝術展
因為好友的贊助,這場等於是免費觀賞
超級開心的 賺到的感覺
而且我的票是粉紅色的 和一般不一樣喔!
可惜裡面不能拍照
有一面策展人提供給民眾DIY的牆面
真的很值得拍下來讓大家看看的
我自己覺得 這面牆還比當天Andy的展 更有價值
這張我覺得很有創意
特別拍給大家看一下
應該也是具歷史性的宣傳照
"消 費 券"
入口售票處 就是一面大家非常熟悉的性感美人兒
"瑪麗蓮夢露"
假日看展人潮不少
一般的展 我會建議平日去
但是 看普普藝術 假日是個好選擇
看展民眾的表情和反應
也都是看展重要的一環
Andy這場的導覽老師
真的很盡責,講了近兩個多小時的時間
(雖然場地真的一點都不大....orz)
而且感受的出導覽老師對Andy的喜愛程度
普普藝術 顧名思義 就是普羅大眾的藝術
也就是貼近人群 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可以不斷被重複 運用媒體宣傳的藝術文化
這也是我為什麼如此推崇大家一要去看看的因素之ㄧ
藝術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藝術
不是台灣人認為的崇高活動
也不是遙不可及 與我無關看不懂的展覽
不管什麼作品 都是一個媒介
用來傳達藝術家的想法
用來紀錄藝術家的一生
看不看得懂
差別只在
觀眾和藝術家之間的頻率有沒有對上
Andy是外移進美國的移民族
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經濟蕭條的年代
家庭不富有 可以算是清貧人家
但體弱多病的Andy 從小父母就看見她的天賦
即使在一個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時代下
依舊在Andy的要求下
買了一台及昂貴的奢侈品→投影機給Andy
開啟了Andy傳奇又具話題性的一生
說真的 Andy在我看來 不是一個具有天份的藝術家
(真的沒有獨特的藝術天份 會繪畫的人比比皆是 )
而是 一名走在時代尖端 腦筋動得快又懂得人心的青年
我想 這完全和他的天生性格與成長背景有緊密的關係
常言道 "只要有夢 再困頓的環境 一定會替自己找到出口"
就如同現在當紅的奧斯卡電影大贏家
"貧民百萬富翁"中的男主角
(由原著Q&A改編而來,建議看看原著)活下去 就是他的信念,要活 就要有錢
所以 即使再困難 再艱苦的環境
他一定會為自己找到出口
相對的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這樣背景的人都擁有了獨到的觀察與敏銳度
而Andy就好比這樣的一個背景下生存的藝術家
他只是努力在為自己人生找一個出口
勇於嘗試所有他所想 他所要
剛剛好 天時地利人和 讓他一夕成了名
就連在湯罐頭上簽個名字 就可以成為一件藝術作品
一個只要10來元的罐頭 簽了名 價格馬上連翻漲了3.4倍
在看展的過程中 慢慢貼近這位藝術家
我真的覺得 他應該是個處女座
更有可能是個悶騷B處女
壓抑的內心 對自我永不滿足的要求
對任何事情報著極高的求知慾與興趣
即使每天和朋友泡夜店
但 從不與人群共舞
即使是個同性戀者
但 不公開大方表明
即使熱愛藝術奔放的生活
但 每週固定到教堂做禮拜
即使他是害羞內向的大男孩
但 卻時時刻刻需要眾人的目光
一種矛盾 壓抑的情結
看似創新 卻又鱉手鱉腳的受制式框住
在他的作品中 都可以有所感受
看他的人像畫作
不知是我多疑 還是他真的這麼想
總覺得他特別強調"唇"的特寫
(一種含蓄"性暗示"的象徵)
不論是男女模特兒
在他的畫中 一定是豐唇 性感的
非常媚惑神韻→
這種神韻,真的一看就能知道創作人是"同性戀者"
(那是一種同性戀者對人的肢體特別的觀察力)
這場展覽,最妙的...居然出現了
"作品外借中"的一張MEMO紙條...貼在仿作之上
也~太~~不專業了吧!什麼阿...
既然都是要展覽的作品,為何花錢買票~還有被外借的情況!
這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特例or在其他國家也會上演這樣的情況?
當然~不免俗的 在展後..
策展單位為了要讓收入增加
一定會邀商做一些紀念品販賣
看了一些藝術展 我想 ~
這次的紀念品算是做得挺創新的
特別是在衣服上的設計
讓人較有時尚的感覺~
(也許是因為本身畫風的關係)
而行事曆的樣式,我也覺得很不賴~
的確挺好用又有設計感
感謝"殿下"的購買..才有幸讓大家看到此版本
﹝攝影-殿下﹞
展覽即將在3月底結束推薦去看 要看就要加緊腳步喔!
這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特例 +1
回覆刪除所以 在國外
回覆刪除沒看過這種誇張的情況是嗎?